第一年參與倫敦時裝周時還搞不太清楚什麼是On schedule 和 Off schedule。後來才知道從大品牌到新銳設計師,只要在那個禮拜辦個show,都算參與了Fashion week啦。有時候做到小秀,會發生令人哭笑不得的鳥事,但也常常在獨立設計師的作品中找到驚喜。
每季On Schedule的大秀是時尚圈關注的焦點,大秀的妝都是由線上最大咖的彩妝師領隊,如果你也對時尚彩妝有興趣,這些大咖一個都不可以不認識阿!Pat McGrath, Tom Pecheux,Peter Philips,Aaron de Mey,Lucia Pieroni,Diane Kendal,Val Garland,Dick Page,Lisa Butler,Charlotte Tilbury,Gucci Westman,Yadim。(快點google他們!)
我曾加入過Charlotte Tilbury 的team 也貼身當過Gucci Westman的助理一段時間,每一次近距離跟這些國際頂尖的大師們學習,對我來說都是重要進修。可惜這幾年“製入行銷”很嚴重,要進去後台越來越不容易了。以往後台的彩妝師都是由主彩妝師(Key makeup artist)篩選,雖然名額很有限,但只要經驗豐富作品不錯,還是有機會擠進後台的。這五年開始,彩妝品牌大量贊助,甚至帶著櫃上的彩妝師進後台,不但打廣告也順便幫櫃哥櫃姐們上課,就連像Pat這樣的大牌彩妝師有時也只能帶上幾位信任的助理。
我第一次參與fashion week 是七年前,當時很菜,再加上亞洲人在老外眼中看起來像小孩子,模特兒都不太主動找我化妝,當時其實搞不清楚為什麼。(在秀場模特兒跑來跑去,要fitting,做頭髮,做指甲,化妝,還要social,有時候還要抓空檔吃飯,她們如果不主動找你,你就得自己去抓人。)
這幾年在競爭激烈的紐約和洛杉磯打滾後,情況就完全不同了,模特兒們主動跑來,甚至口耳相傳排隊給我畫,算是另類的證明自己進步了。 這才發現名模都很有經驗, 從上妝手勢和工具品牌就能推斷彩妝師的技術,好確保自己上台時的妝容完美。 當然我相信臉變老也是有幫助的(淚)......
今年冬天紐約整個被冰封住,感謝華誼兄弟的招待住在中城區的旅館,秀場都在附近,不至於凍太慘。很難想像剛從業時拉行李箱趕秀的景象...... 今年也許會是最後一次去fashion week 吧,希望年輕的台灣彩妝師有機會闖闖看,很好玩的!